石家莊日報社新聞網:一森園林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發布時間:2018-08-04
“增亮”生態底色 建設經濟強縣
一森園林公司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稿件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今年3月,元氏縣萬花山森林公園項目正式啟動,目前2000畝金葉榆初具規模。該項目規劃面積1萬畝,總投資5億元。采取政府與企業合作模式進行建設,按照創新發展和合作共享的理念。通過實施科學化、規模化、標準化植樹造林和特色生態景觀打造,三年內建成集特色綠化、生態觀光和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省會南部最大的、獨具特色的人工彩色森林公園。
近年來,該縣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大膽探索實踐造林綠化新機制和新模式,著力建設標準化、特色化和規模化的苗木園區和生態景觀工程,建設和打造了多處盡善盡美和至精至優的生態景觀工程。據統計,全縣境內建造公路及環城綠化帶30多公里,建設苗木園區1萬畝,擁有北方特色苗木樹種20多個、500多萬株,其中大規格白蠟5萬多株,建成了全國較大的大規格白蠟基地。
一森園林大規格白蠟基地
其中,107國道、石邢公路“綠廊花海”工程和萬花山森林公園項目效果明顯。
2018年3月19日河北省林業廳廳長周金中同志在石家莊市林業局局長楊建秋、元氏縣委書記鄭巍、一森園林董事長耿軍林的陪同下到萬花山森林公園一森園林植樹造林基地視察指導工作。
實施規模項目 推進生態產業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作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和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省、市也相繼作出了推進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指示精神,該縣提出了建設南部新城、經濟強縣、美麗元氏的發展定位和目標,研究制定了《元氏縣三年國土綠化實施方案》,謀劃和實施了一大批生態綠化項目。
一森園林國槐基地
上精品,出項目
該縣圍繞打造槐陽鄉村振興示范區的建設理念,快速推進槐陽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和綠色發展的決策部署,率先啟動了一環生態景觀帶建設。即以縣城為中心,以環路為紐帶,對環路兩側的道路綠化進行提檔升級,增加厚度、提升檔次,按照全線生態公園化標準,打造了一條長20公里、“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環縣城生態景觀帶。目前,這條高標準的環城景觀帶已經初步形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一森園林107國道和石邢公路兩側綠廊花海項目
該縣充分發揮生態技術優勢和景觀美學創意,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狠抓規模綠化工程項目的實施,堅持高起點謀劃,大手筆創意,千方百計打造精品和亮點工程。2017年,按照元氏縣美麗鄉村建設和生態發展規劃,重點實施了107國道和石邢公路兩側的綠廊花海項目,建成了高標準的綠色走廊。新建沿路花海1000畝,其中50畝以上片區10個,共分北國風光、林間花徑和林下組合三大類景觀,分別種植適宜北方生長的特色野花品種近30個。野花品種一年生和多年生混雜科學配比,確保各品種定期生長、分期開花,層次分明,花期延長,形成了“路在綠中建,人在花中行”、“三季有花,四季有綠,一年有景”的靚麗景觀效果。
一森園林107國道和石邢公路兩側綠廊花海項目
特別是盛花時節,公路兩側百花爭艷,蜂舞蝶飛,香氣撲鼻,引來無數過往行人和游客的驚嘆和點贊,使元氏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攀升。2018年春季,重點組織實施了萬花山森林公園項目,總規劃造林面積1萬畝,總投資5億元。項目建設堅持“總體規劃、分期實施、梯次推進、規模綠化”的思路,通過實施科學化、規模化、標準化植樹造林和特色生態景觀打造,計劃在三年內建成特色綠化、生態觀光和旅游休閑為一體的萬畝森林公園。2018年實施一、二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春季造林2000畝,以石邢公路為軸心,沿槐河北岸、南水北調主干渠東側栽植以金葉榆為主導樹種的生態景觀林,同步實施整地、打井及節水管道鋪設和電力設施設備。新打機井12眼,新上變壓器2臺。二期工程雨季和秋冬季利用南水北調干渠以西坡地完成造林7000畝,栽植櫻桃、蟠桃、核桃、杏樹等兼具觀賞和采摘功能的經濟林,其中行道樹和經濟片林外圍仍栽植金葉榆等彩葉樹種,同時完成河岸護坡、步游路及公園管理處建設。該項目采取政府與企業合作模式進行建設,逐步把槐河濕地建設、萬花山綠化和生態景觀打造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升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確保一年見成效、三年出規模、五年建成功,真正成為元氏南部的一道亮麗景觀和石家莊南部獨具特色的森林公園。項目承包方大力弘揚塞罕壩造林精神,發揚“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艱苦創業精神,苦干實干拼命干,傾力推進項目順利實施。
通過近半年的建設,原來的荒山禿崗已經栽植了2000余畝金葉榆,園區內景觀花海、濕地水面、亭臺樓榭、路帶交錯,一幅山水風光圖已經躍然于世。同時,該縣的青銀高速元氏段碧桂園環城林帶初步建成,成為市區南部集生態種植、旅游觀光、休閑采摘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公園。
建基地,帶農戶
自今年3月提出建設槐陽鄉村振興示范區以來,該縣緊緊圍繞槐陽鄉村振興示范區一環生態景觀建設的規劃,積極建設特色苗木基地和苗木展示園區,按照“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和路子,積極引導和帶動周邊鄉村農戶參與生態產業建設,促進農民特別是貧困農戶增收致富。今春以來,該縣以縣城環路為主,打造了獨具特色的規模林帶和苗木園,先后建設了西韓臺彩色苗木片區,官莊特色苗木片區和鐵屯、西尖中景觀片區等,新增特色苗木種植面積5000畝。
今年5月份,一森園林嘉年華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槐陽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的生態景觀精品工程,計劃總投資4億元,主要建設10000平方米高標準鋼架結構展示中心,用于精品苗木花卉的培育和展示,同時建設特色鮮明的苗木分類展示園區和生態景觀及游樂觀賞配套設施。該項目通過園區+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依靠園區建設將輻射帶動苗木基地擴展到1.5萬畝,帶動4個鄉鎮4500個農戶參與園林綠化行業,每年帶動30多萬人次的勞動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近億元,同時可為周邊鄉村貧困戶提供就業,實現盡早脫貧致富,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的重點樣板示范工程和城區北部的一道靚麗景觀,對推進美麗元氏和槐陽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將發揮出巨大的帶動輻射效應。
創新綠化機制 實現多方合作共贏
該縣圍繞推進槐陽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和綠色發展的決策部署,堅持把苗木園區和生態景觀工程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努力創新造林綠化機制,扎扎實實地走出了一條“政府要綠,農民受益,企業得利”的綠化路子,實現了政府、農民和企業三贏的最佳效果,促進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
該縣積極研究相關土地政策,了解農民的訴求與意愿,推進土地使用權適度規模流轉,促進規模化的苗木園區建設。縣政府研究制定扶持苗木園區建設的意見,提出發展目標和規劃,將石邢公路和縣城環路沿路外圍100米以內的區域確定為苗木園區。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和規模建設的思路,重點發展高端苗木和綠色休閑產業,從而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增收。目前,苗木園區占地共涉及5個鄉鎮,18個村,被占地農戶共1800個。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被占地農戶不用投資和費工,每年可以有穩定的收益,比自己搞種植收益高,還可以安心外出做工,拿一份工資收入,促進了農民增收。
河北電視臺新聞頻道采訪農戶
一森園林通過企業自主管護實現綠化園區管理規范化。近幾年,由于政策優惠、政府部門支持和群眾配合,一森園林公司的苗木園區規模不斷擴張,效益逐年增長,公司實現了滾動發展,已經在北方苗木行業中占據領冠地位。苗木園區的自身造血功能不斷強化,在保證綠化美化效果的同時,真正步入了“生產、銷售、再生產”的良性循環軌道,取得了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地方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創新造林機制實現了合作共贏、三方受益,一舉多得,贏得了群眾擁護。
依托科技進步,助推綜合效益提升,為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對生產經營的貢獻率,該縣引導一森園林公司注重科技人才的引進和生產技術的應用。積極實施人才振興計劃,廣泛開展與國內知名農林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積極依托他們引進人才,承接技術輻射。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林業生產技術,同時還建立和完善了苗木病蟲害防控體系,病蟲害防控能力不斷增強。目前,一森園林公司得到了快速發展,鑄就了行業傳奇,創造了非凡業績,斬獲了多項榮譽。
2015年10月一森園林公司成為河北省首家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林業類企業,被命名為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河北省城市園林綠化行業4A級誠信企業等。
“一森園林公司作為在元氏縣孕育發展起來的本土園林企業,將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投身于槐陽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和全縣生態文明建設中,充分發揮苗木資源、工程技術、資金物資和施工團隊的諸多優勢條件,因地制宜地推進造林綠化和生態景觀工程項目建設,推動全縣造林綠化向規模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一森園林公司董事長耿軍林說。
綠色發展,生態優先,該縣把高質量推進生態建設融入縣城建設、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和細微之處,構建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元氏,展現和諧發展的勃勃生機,著力打造集生態、旅游、休閑觀光、科技示范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生態景觀。
微信公眾號